被高肇收拾掉的还有北海王元详,但他也同样是被元恪默许的。

    史书中对高肇,多为贬损,元恪就是活在高肇阴影中的,但,细观其内容,高肇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比如元详和元愉,在史料记载中,元愉是“骄奢贪纵,妄行不法”,元详更甚,“恃势骄奢,贪冒无厌,公私营贩,广占第宅,夺人居室”,这等毒瘤该除!

    再比如削减封秩、抑黜勋人,可以看出,高肇不是一个没有想法的人。

    元恪在《魏书》中的评价是雅兴俭素,是个知节俭的皇帝,但,通过其他记述可知,“无政事则财用不足”,没什么事,只是日常开销,都财用不足,可见当时魏国的国库,已经有问题了,元恪的节俭,怕也是被逼出来的吧。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高肇才做出了“削减封秩、抑黜勋人”,元恪重用他,除了朝臣中没有几个人心向皇帝外,高肇本身也是有才华之人。

    只是,元勰坚决反对外戚擅权,他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高肇虽然做了一些事实,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做法,依然导致朝政日趋黑暗,加之元恪怠荒,国力逐渐衰弱,可惜的是,元勰的顾虑,却与元恪背道而驰,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

    元恪在位十五年,与515年驾崩,终年三十三岁,他的儿子元诩继位,即肃宗孝明皇帝。

    新的皇帝登基,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利争夺。

    迎立元诩的领军将军于忠,清除路障,并杀害了高肇,权倾朝野,滥杀朝臣,掌握朝廷诏命和生杀大权。

    这个于忠又是哪路神仙呢?

    元恪的第一任皇后,顺皇后于氏的父亲于劲,是于忠的父亲于烈的弟弟,于忠是顺皇后的堂兄,也是外戚。

    元恪崩后,皇后高氏顺理成为太后,元诩的生母胡氏,成为了皇太妃,但是,高肇被杀了之后,高氏出俗为尼,恐怕也是被于忠给逼的吧,这样的话,皇太妃胡氏,便坐上了太后的位置,为胡太后,因为肃宗孝明皇帝元诩年仅五岁,所以,胡太后临朝称制。

    胡太后临朝称制的第一件事,便是解了于忠的职,之后又贬官削爵。

    不过,问题来了,既然权倾朝野,却这么轻而易举的被解职、被贬官?看中国历史中权臣,要除掉他们的时候,哪个不是经历了场生孩子般的艰辛?就说个比较近的,清朝时期的鳌拜,除掉鳌拜,那真可谓是机关算尽、步步惊心,可是拔除于忠,就胡太后与几个大臣动动嘴皮子便摆平了?!恐怕史料中对于忠的记载,有所偏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