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少雨酷热,七月到八月,舒望种下的棉花就获得了巨大的丰收,连520都说,能够在较为原始的耕种条件下,把商城里的优良棉种,种出超过预计产量百分之二十五的成果,也是一个奇迹。
系统提供的棉花种子是细绒棉,也叫陆地棉,这种棉花的适应性很好,而且产量高、纤维长,品质也相对较好,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舒望去年留下的种子和今年年初兑换的种子总共播种了大概两千亩地,主要集中在刑都城外的东野原,和桑异所在的檀城的明江平原,到了收获的季节,一片雪白,好似冬日白雪皑皑。
棉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与人们的穿衣息息相关,一个是产量高,生产成本低,一个是坚固耐磨,优点明显,可以制成多种棉纺织物,当人们把成团的棉花从枝头摘下来时,就不禁感叹起它的柔软。
这些棉花,将会进入各个纺织厂,在舒姬早早备好的各种纺织机械上,成为丝丝缕缕的棉线,经由女子们的妙手纺织,变成棉布、棉被、棉服,投入市场,届时,或许会大大改变以丝、麻为主的服装业,而水力纺纱机、分工流水线等生产方式,也开始大显神威,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唐国的各大作坊。
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率先实现机械化,不是没有道理的,棉纺织业的动力需求,促使蒸汽机不断改进,并在各领域投入生产。
不过可惜的是,目前唐国的棉纺织业规模不足以酝酿出这么大的需求缺口,一切仿佛是被舒望揠苗助长了,硬生生通过科技拔高起来的,但毋庸置疑,等到明年,棉花的种植面积至少可以再翻十倍,而源源不断的外国订单,会使机械的使用更加普遍。
舒望并不着急,她认为一切都需要脚踏实地,才能稳步前进。
进入了收获的季节后,人们对市场上新出现的事物已经麻木了,去年激动人心的红薯产量,今年在正常的气候条件和更精心的农业培育之下,达到了每亩六千斤左右,唐国百姓习以为常,天下的百姓却不淡定了。
酸,真的好酸。
酸的同时,各国都派来了使者,请求舒望允许红薯的对外贸易,他们都愿意不惜成本,用极高的价格收购红薯。
其实唐国的总人口只有五十万左右,这么高的红薯产量,大家吃了大半年粉条都有点腻了,舒望觉得,为了唐国粮食安全和百姓的身体健康着想,应该适量进行红薯贸易,给关系较为亲近的几个国家送温暖。
等明年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上了规模,唐国就差不多脱离“饥荒”模式,步入正轨了。
舒望选择出口红薯的两个国家,一个是卫国,基本是低价扶贫,因为卫国今年有天花疫病,农业生产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唐国雪中送炭,让卫国的百姓都十分感动,痘神娘娘庙建了许多,几乎与卫国信奉的山神和水神持平,甚至有卫国百姓宣称,舒姬只是暂时执掌唐国,总有一天会回到卫国接掌舒氏。
另一个竟然是陈国。
陈国被连年征战拖累,大量的农业人口在战争中流失,而且位于永江中下游平原的陈国,受去年洪灾的影响最严重,更尴尬的是,唐国百姓自发对陈国进行技术封锁,停战之后,连游商都不愿意去陈国做生意,陈国就一直听着各国跟唐国的消息,丝毫不敢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