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真意身处炼狱洞天,却十分担忧外界的战况。
不知道大唐皇帝,会如何应对妖族的入侵。
法家经典著作《韩非子》中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讳疾忌医”等著名的寓言故事,该书的编者利用这些故事,生动地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读来既栩栩如生,又包含哲理。
比如书中写道:“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意思是说,雄鸡报时、狸猫捉鼠,让它们各司其职,发挥长处,这样才能物尽其用,提高办事效率。
这句话当然是以动物来喻指人,说明有不同特长的人应该从事不同的职业。举例来说,身强力壮、统兵有方者,应该领军征战,保家卫国;而智谋出众、治国有术者,则可以处理政务、出谋划策。皇帝作为我国地位最高的存在,也各有特长,如书画双绝的宋徽宗、辞藻华丽的南唐后主。
皇帝和打仗,在历史上并非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组合,因为大部分的帝王都是常年在皇宫之内处理政务,如果有战事发生,只需要在朝堂之上调兵遣将即可。不过,我国古代也有许多御驾亲征的例子,另一方面,许多开国之君也都是靠着自己领军作战,逐渐取得天下的。
在这里,我们排除一些虽然在“武功”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自己几乎没有带兵作战的君主,如秦朝的建立者秦始皇,他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主要是委派王翦、王贲等将领作战;此外,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北击匈奴的汉武帝自己也并没有率兵出征,和匈奴铁骑刀兵相向。所以,他们显然不属于会打仗的皇帝。
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先来说说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光武帝刘秀。
和他的先祖汉高祖刘邦相比,刘秀统一天下的难度或许要更大,原因在于,说起刘邦帐下的出色将领,人们会脱口而出韩信、樊哙等战功赫赫的名帅名将,但刘秀手下的云台二十八将,可能加在一起也不如韩信的知名度高,在刘秀征伐天下的过程中,他自己才称得上功不可没。
刘秀在宛城起兵,很快联合绿林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又亲率千余骑兵为前锋,在昆阳之战中斩杀王莽军千余人,最终凭借万余兵马将王莽的主力部队消灭,加速了新朝的覆灭。新朝被更始政权代替后,刘秀在河北发展壮大,一举攻入关中,随后,刘秀以此为根基,相继攻灭了许多的割据势力,统一天下,成就了东汉。
东汉末年,枭雄曹操的出现一度让天下呈现统一的态势,他年少励志为将,精通韬略兵法,在征伐天下的过程中,他为父报仇攻下徐州十余座城池,攻打张绣取得宛城、攻打吕布使得猛将殒命,又在官渡之战中以弱胜强,击败了雄踞河北的袁绍。
河北平定后,曹操北伐乌桓,安置匈奴,又西征韩遂、马超,夺得西凉之地,再加上从张鲁手中夺走汉中,这些战争曹操都亲身参与,常常自己投入战场拼杀。最终,用一个统一安定的北方为自己戎马倥偬的半生画上了有些遗憾的句号,连蜀汉丞相诸葛亮都在《后出师表》中夸赞他道:“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唐太宗李世民当然是历史上最会打仗的皇帝之一,他从小文武双全,十七岁就曾从军解救被突厥围困的隋炀帝,后来,李世民在跟随父亲镇守山西的过程中又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隋朝末年,天下豪杰纷纷掀起叛乱,李世民力主起兵,很快攻入长安,此后,他又南征北战,为唐朝统一不遗余力,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皇帝在两界山上,自然要注意吃喝的东西。
安全一事,不可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