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的说。
从本意上,赵桓其实是想当一个好皇帝的,想努力将大宋王朝治理好的。
从即位到第二次出城,赵桓坚持每天都工作到子时,可谓夙兴夜寐,勤于朝政,兢兢业业,战战兢兢。
而且,还有一个佐证,可以证明赵桓的确是勤政。
这个佐证就是,当初,赵桓登基时,赵佶、朱琏等人帮赵桓张罗了十个妃嫔、几十个女官,结果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赵桓只临幸过两个妃嫔,其余妃嫔、女官还全都是原封没动过的。
由此可见,赵桓不仅勤政,还跟他父亲赵佶完全不同,他不好女色。
可从结果上来看,
赵桓在位仅一年多时间,却走马灯似地拜罢了二十六名宰执大臣。
其中对危局产生关键性影响的人,是耿南仲、李纲、种师道、唐恪、何栗等人。
他们的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全都不被赵桓所采纳。
而一些重要的误国之谋,却又全都被赵桓所采纳。
可以说,历史上的靖康耻、北宋灭亡,与赵桓有脱不开的关系,其责任甚至可能还要比他那个穷奢极欲又好大喜功的父亲赵佶都大一些。
可赵桓对此却始终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常对人说:“是大臣误我,才使大宋至此。”
又或者说,赵桓是在拿这话来麻痹和安慰他自己,让他自己不用活在内疚和懊悔之中。
另一方面,赵桓很希望老天能再给他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