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几日,老朱便接到了冯胜和常茂的折子。折子中,冯胜常茂两人虽有也都认错,但却都把首要责任归到了对方身上。好像因为对方的责任才导致他们犯的错。搞砸了纳哈出归降的事情老朱本就心情不佳,看着这样的折子老朱一肚子火气。在一大堆折子中翻找了半晌,问了声负责协助整理折子的李德喜,道:“可有见过陈恪的?”陈恪作为此事的旁观者,他的回答也是异常重要的。李德喜能在老朱身边待这么久,那也是有特殊能力的,记忆力极好。在老朱询问后,想了半晌,回道:“没有,近几日的都没有江宁侯的。”陈恪作为监军,也是有资格单独给老朱上折子的。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陈恪什么表示都没有,更多的像是再做甩手掌柜。想了良久,老朱终于给出了一个答案,道:“召冯胜,常茂回京,命陈胜接任大将军,负责纳哈出的归降之事,另外再着左右将军傅友德蓝玉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出兵。”老朱的这道旨意很简单,陈恪做大将军只负责纳哈出的归降之时,而发兵之事还将由傅友德和蓝玉负责。这个安排倒也算当前最合适的了。现在纳哈出的归降很明显没有之前那般顺利了,傅友德蓝玉皆是武将,若负责对战之事或许还可以,可若论起归降问题,怕就不甚容易了。而陈恪那人又是慵懒之人,担子不加在他身上,他是绝对不会动的。因而,也只能是给他大将军之职位,只负责归降。傅友德蓝玉仍旧为左右将军,却要负责用兵之事。分工明确,陈恪也不过是加了个大将军的头衔,并没有指挥二十万大军的职位。傅友德蓝玉仍旧为左右将军,权限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唯一不用的也不过是少了冯胜罢了。因而,这道旨意下达之后,二十万大军该做什么仍旧再做什么,倒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其实,陈恪接任大将军后,若指挥他们,他们也是可以接受的。先不说在这二十万大军中有一半军官已曾接受了军将大学堂的熏陶,对陈恪这个创办军将大学堂的创始人可谓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事实证明,军将大学堂所教授的那种带兵方式用处极大,从那种方式带出来的兵更能守军纪,纪律性更高外,也更有凝聚力,士气也比之前高上很多。最关键的是,战伤治疗的方式已一传十十传百在军中普及开来,都是要在战场上磨破滚打的,谁不会受个伤。能得陈恪徒子徒孙的战术治疗,他们的伤势恢复的很好。往常那些眼看着没救的,最终也能侥幸逃脱一命。就凭着这些,他们就绝对不会给陈恪拆台的。陈恪真没想到,老朱有一天会给了他大将军的头衔。当着二十万大军的面,下达了旨意,陈恪不接也得接。领了旨意,冯胜常茂皆有些发懵。常茂还年轻,还有逆风翻盘的机会,冯胜不一样,他老了,这怕是他此生最后一场大战了。以如此方法被召回京,他这一辈子的清名怕是毁了。接过旨意,冯胜怒意难平,嗔怪着常茂莽撞,怪他不该没搞清楚情况便去追纳哈出,折了纳哈出的面子,也让他的归降之事情彻底泡汤。常茂他还不高兴呢,若纳哈出真的是得了他们的布防要逃,那他追上也没什么问题啊。他也怨怪,冯胜在出了问题后不能坦然应对,却拉着他一道做替死鬼。两人的姻亲关系摆在那里,所提要求也就更多。冯胜和常茂有些不愉快,傅友德和常茂只能劝和。毕竟都是自个儿阵营的,总是不能弄他僵的。几人说的差不多,冯胜和常茂的气消的差不多了,陈恪才终发自肺腑出劝言,道:“冯将军,常将军,此事的关键还在是谁引起的这个误会,不再追与不追的问题上。”这倒是真的,总不能放任外敌横在眼前不去管,却偏偏要计较当时追与不追的问题。当时是否去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判断不出谁对谁错来的。陈恪出言,常茂骂骂咧咧。陈恪笑了笑,道:“还往常将军再留几日,再找找那传假话,浑水摸鱼之人。”早在出了这个事情的时候,常茂便已到处寻人了,怎奈一直都没什么音讯。陈恪也知,那人若执意藏起来的话,那可无异于是在大海捞针。可即便如此也还是得找找才是。陈恪是朱允熥的大舅哥,而常茂是朱允熥的舅舅,论起来陈恪与常茂也还是亲戚关系。对陈恪的要求,常茂倒也没拒绝。常茂答应,作为回礼,陈恪叮嘱道:“常将军与冯将军二人回京见到陛下千万要记得主动认错,吧此事的过错归到自己身上,并且还要尽全力袒护着对方。”陈恪出言,冯胜和常茂费解过后,有些了然。他们跟在老朱身边的时间也不短了,只是一时着急,忘了应对之策。对老朱来讲,不怕你犯错,犯了错你要勇于认错。凡能勇于认错的,只要错误不是很大,在老朱这里都是能够过得去的。冯胜率先开口,道:“是老夫一时着急,太计较名利了,碰到那种情况,茂子第一时间追出本身倒也没什么错。”冯胜软和,常茂也是第一时间道歉,道:“岳丈,是茂失礼,那种情况下我即便去追纳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