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罕镇,是傣语地名,古语名为“勐达沙纳管”,后来才改为“勐罕”,意为“铺卷白布供行走的地方”,别名“橄榄坝”。
关于这个地名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当年佛祖释伽牟尼传经时曾经过这里,当地的傣族人民为表达对佛祖的敬仰之情,就用白布铺在道路上,请佛祖从上面走过。
佛祖走过后,人们又把白布卷起来。而“罕”在傣语中就是“卷”的意思,勐罕也因此而得名。
澜沧江从勐罕镇的中心穿过,把镇子一分为二。
听说新建的橄榄坝大桥很漂亮,虎永刚就想转回去开车,到桥上去看看。
宁静及时劝阻:“你今天一天,基本上都是在开车,需要走走,接接地气。我陪你慢慢逛过去吧,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菜买。”
两人漫步在勐罕街头,看着干净整洁的街道,两边绿树成荫掩映着一座座傣家竹楼,街道绿化带内盛开的鲜花和傣民院中硕果累累的果树,不禁感叹:这里真无愧于花园小镇的美誉。
走近澜沧江边,阵阵江风扑面拂过,顿时把夏日午后的燥热吹散,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此处的江水平缓,清澈明亮,江边有三三两两的漂浮着几块竹筏。竹筏上的傣族少女,身着艳丽多彩的傣裙,或蹲坐在洗衣,或在同伴的帮助下,沐浴着长长的秀发。
那些婀娜多姿的身影,又给碧绿如玉的江面,平添了几许动态的亮丽色彩。
行至勐罕渡口,虎永刚发现这是一个汽车过江的摆渡口,可能由于橄榄坝大桥的建成通车,这里等待摆渡的车辆并不是很多。
远望渡口上方,有一个人工修建的平台,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碑,顶端圆石上一个鲜艳的红五星熠熠生辉,碑体上刻“渡澜沧江作战纪念碑”。
虎永刚知道的渡江作战,是在自己老家的那一段长江,解放军高喊着“打过长江去”,然后就“解放全中国”了。
而这里的渡澜沧江作者,却不知是何年为何事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