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重视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只是果敢人继承的非常好而已。
相比之下,当地的其他民族对教育就比较忽视了,甚至直到今天还盛行“读书无用论”。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些民族文化落后和单一,无法与拥有丰富多元文化的果敢人相比。
而且他们沒有教育理论和体系,缺乏可以担任教师的人,结果无法给自己的后代提供足够和良好的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向往文化知识的其他民族居民,便将孩子送到了果敢人的学校学习。
可以相见的是,这些孩子进入果敢人学校之后,接受的是完全的汉文化教育,而这样的人必然对汉民族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果敢学校对此采取了一种十分明智的错法,那就是对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來者不拒,甚至于免除全部学杂费,由此培养出一大批亲向果敢人的少数民族。
此外,由于果敢人数量多,经济生活较为发达,也影响了其他民族的居民。
很多沒有接受汉文化教育的少数民族同样懂得汉语,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汉文化。
由于汉民族温和的性情能够平等和友好的对待其他民族,汉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有益的成分,使得这些少数民族对这样一种同化并沒有产生排斥和疑虑。
结果多年下來,滚弄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果敢人的关系非常好,甚至有很多少数民族的青年根本就把自己当作果敢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就是德钦巴丹。
德钦巴丹本是缅族,由于其母很早就过世了,因此极少有人知道他的母亲是果敢人。
与其他很多少数民族的孩子一样,他在滚弄的果敢人当中长大,自幼学习的是汉文化。
血统和文化上的双重影响,使今天的德顷巴丹在本质上完完全全是果敢人,只是日常对话说的都是缅语。
说起來,德钦巴丹对md政府十分不满,成年之后却阴差阳错的加入了md政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