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最终没能去看大漠,骑骏马,喝烈酒。
夏侯启化名宁安志,字子启,变换容貌,成了宁侯子侄,在宁侯的举荐下成了六品官。
在站稳脚跟一个月后,他上了折子,和何淮一起提出了科举改革各种举措。
夏朝先祖在马上打下了江山,却认为必须要以文治天下,以文安天下,加之当时世家大族势力大,先祖推行均田制扶持地主以对抗世家大族,与这一举措相辅的是开科举纳贤的选官政策,后这一举措被历代沿袭。
所以当两人提出科举改革时,朝堂上吵吵闹闹的,议论纷纷,看着各自为政,但实际上分成三派。
主张改革的,不主张改革的以及中间派。
中间派多为武将,一方面苏白未表态,另一方面他们有另外的晋升渠道,所以他们对于这次改革保持中立。主张改革一派以何淮和宁安志为首,他们提出了各种举措以完善改革后的科举制度,并强调这一举措功在千秋。不主张改革一派以管伟诚为首,主要是以世家大族为主的一些文臣。他是宁侯的学生,却在宁侯还未表态的时候就举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说辞站出来以反对这一改革。
但与其说祖宗之法不可变,不如说是改革直接触动了文官集团的现有利益。
这一点,苏白明白,夏侯启明白,甚至那些站在朝廷上扯着嗓子含着‘不可变’的文臣们都心知肚明。
朝廷上面站着的,有文臣,有武将。武将在战场上厮杀完成加官进爵,出人头地的梦想。文臣可以走的道路多一些,既可以通过科举,又可以通过举荐实现功成名就。
但事实上,能走的路多,路却更窄了些。
通过两条路做官的大多数是士族,因此文臣里面的九成都是士族。他们掌握着八成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后代能够进书院,去进行学习。后又在父辈的关照举荐下进入朝堂。
这次改革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改学制,一部分改选官。
夏朝延续四代,各朝皇帝不断推行土地改革制度。土地流散至小地主手里,小地主积累财富崛起,这一部分人已经成为了国朝税收的主要来源,但是这一部分人的利益却未能得到保护,他们需要寻求世家大族的庇护。
改革后的科举制度会让这部分群体看到了一条能够通过考试而不断向上晋升攀登的路,这直接切断了他们对世家的依赖,动摇了世家大族的权威地位。